第(2/3)页 何况,这些年,他家被搬到黄家的东西,何止这一二两银子? 毕竟黄家能盖那七间大宅,黄翠花这个好女儿,可是“出了”不少力! 池东一看他认这钱,心怀欣慰地点点头,之后说: “你出去后,这山上的炭窑肯定也不会让你空着的。 我会安排人替你烧,所以这帮忙的人,一天同样二十文不过分吧?” 刘青山知道,烧炭的人有多辛苦,且炭山那边的条件,相对在家里而言,简陋多了。 所以他说:“不过分,就算是要二十五文或者三十文,我也认!” 毕竟那可是他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。 “不用!炭山离家近,虽然烧的时候累,但是烧完也可以休息一下。 二十文,够了! 至于你家炕屋的菜,我们每天会抽空过去浇,这个不会跟你要钱的。” 池东一说完这话,再次扬声朝大家说: “现在要去的人,来我这登记。 我们看情况,一共选十二人跟着下山。 另外炭山那边,只要一个人。” 池家坳的人,很多家庭都尚且只是过得去。 在这种冬天,不用外出冬猎的情况下,劳动力是有富余的。 炭山那,家家都是轮着来的。 所以下山帮忙跑一趟,不仅有钱赚,还能让刘青山欠一个人情,他们也乐意。 纵然说,他们到时候是拿了钱的,但在他们看来,还有人情关系在。 故而报名的人很多,男女都有。 黄大妮更是拉着池庆说:“阿庆,你也报名去。” 池庆有些不解:“娘,小姑这边还需要我。” 一旁的池鱼,也听出二嫂话里背后的含义,就趁机说: “阿庆,我这铺子的事不着急,什么时候盖好都行。 村民们若是真有需求,过来买东西,我也会卖的。” 黄大妮坦言道:“我让你跟着去,是想去黄氏的娘家,得抄近道走。 眼下天气这样,马车走的大路,会很艰难。 我估计等你们处理好事,再去县城,你大哥他们可能也才到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