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沈昭辰虽然只教一年就要走,但武宁府来的宋重锦,不也是秀才吗? 回头那边要是有学堂,他就把孩子送那边去。 那边要没有,他可以建议下大伙儿,把宋重锦请过来当夫子。 他自己吃了不怎么识字的亏,他的孩子绝对不能走上他的后路。 只要送他们去读几年学堂,往后不走科举路也没关系,怎么着都比目不识丁的人强。 池鱼也不管这会儿的池野,心里是怎么想的。 她干脆拿了一百两,递到池康的手中。 “阿康,小姑的作坊要盖石头屋。 这钱你拿着,先帮小姑去跟大伙儿买可以用的石块。” 她说着,又看向池东一,问:“族长伯伯,你看我们这作坊,到底盖在哪合适? 要不,直接在晒谷场那?” “不行,晒谷场是我们池家坳世世代代修整出来的。 你要是占了那地方,回头村里大伙儿要晒点粮食,放哪去晒? 照我看,左右西山那边,私塾都盖在那了,你们把作坊也盖到那边去得了。 这样大伙儿在干活的同时,还能听到郎朗的读书声。 等时间久了,多少也能跟着背上几句。” 本来下意识想反驳的池鱼,觉得盖在那边,没有水井,用水麻烦。 但一想日后的干旱,她又觉得可以。 “也行,那回头麻烦族长伯伯你找人,帮忙挖口深井。 就不知道,这挖一口井,需要多少银子?” 虽说那井,十之八.九,最后都会变干。 但她可以每天找时间过去待下,然后往井里放水。 池鱼这挖井,需要多少银子的话,提醒了池东一,现在不是浪费钱的时候。 想了想,他跟另外两个族老商量了一番,最后还是决定,把晒谷场让出来。 第(3/3)页